科学家培育出“迷你大脑”,最终会产生意识吗?
“缸中迷你大脑”:类器官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意识探讨
近日,生物学家们在实验室培养皿中成功培育出“缸中迷你大脑”——脑类器官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。这种只有几毫米宽的大脑神经细胞集群,已经能够模拟部分大脑功能,引发了人们对于其是否会产生成意识的讨论。
类器官技术,即通过体外三维培养多能干细胞或成体细胞,自组织形成与人体器官结构高度相似,并能复现被模仿器官部分功能的微型模型,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07年。当时,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动物学教授H.V.Wilson发表论文,揭示了海绵细胞可以通过机械分离后重新聚集,并自组织成具有正常生命功能的全新海绵。这一发现奠定了类器官培育技术的重要基础——自组织能力。
到了20世纪50年代,其他科学家开始利用不同动物细胞进行类似的实验,表明脊椎动物细胞也拥有自组织能力。这一特性使得细胞在合适的培养环境下,能够各司其职,自组织形成类器官。
干细胞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类器官技术的进步。上世纪80年代,前苏联科学家A.J.Friedenstein团队在骨髓中发现了一种成骨干细胞,或骨髓基质干细胞,可通过体内实验生成多种骨骼组织。90年代,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生物学教授Arnold Caplan将其重命名为间充质干细胞(Mesenchymal Stem Cell,MSC),并证实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,可转化成各种细胞类型,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。
如今,类器官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。特别是在脑类器官的研究中,科学家们正在探索这些“迷你大脑”是否会产生意识。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科学技术的进步,
本页地址:https://www.yangtata.com/view/6066.html
推荐资讯
- 角色扮演游戏音效设计的最佳实践是什么?2024年06月09日
- 如何设计与游戏世界观相符的游戏画面?2024年06月09日
- 角色扮演游戏中的角色成长系统有哪些设计技巧?2024年06月09日
- 如何评估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创新能力2024年06月09日
- 角色扮演游戏内部交易的法律规定2024年06月09日
- 角色扮演游戏中增强沟通能力的训练2024年06月08日
最新资讯
- GPT-4o微调限时免费开放,每日附赠百万训练token2024年08月28日
- ARJ21飞机开启“环青藏高原”演示飞行2024年08月28日
- 新突破!中国科学家发现名为“反超氢-4”反物质2024年08月28日
- 孩子被AI“包围”2024年08月28日
- 《黑神话:悟空》引爆全网,它还藏了哪些黑科技?2024年08月28日
- 固态电池性能衰减“症结”何在?“人工智能显微镜”一探究竟2024年08月28日